文|豆包
编辑|豆包
2020年,巴以冲突的规模达到历史性的高峰,双方的伤亡人数持续攀升,战火依旧蔓延。然而,鲜为人知的是,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长达75年的无数次冲突,其根源竟然追溯到八百多年前的蒙古帝国。这个历史的背后,是否真的有蒙古人的身影?这并非无稽之谈,亦非危言耸听。
1947年11月,联合国发布了181号决议,建议在巴勒斯坦地区分别建立两个独立的国家——巴勒斯坦国与以色列国。犹太人对此表示欢迎,立即着手筹建新国家,并在1948年5月14日宣布成立以色列。而对于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来说,情况却复杂得多。他们一方面对是否应该建立一个名为“巴勒斯坦”的国家感到迷茫,另一方面也深知自己已经失去了国家的存在长达七百多年。
展开剩余77%与此同时,其他阿拉伯国家则代表巴勒斯坦人民反对联合国的决议,并宣布不承认以色列的合法性,接着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。埃及、叙利亚、约旦、黎巴嫩、伊拉克等国联手组成了阿拉伯联军,进攻新成立的以色列,但结果却令所有人大跌眼镜——这些阿拉伯联军被刚刚建国的以色列军队击败。战争结束后,以色列不仅占领了除约旦河西岸和加沙之外的所有地区,巴勒斯坦建国的希望也因此被彻底搁置。更糟糕的是,在1967年的六日战争中,以色列更进一步占领了整个巴勒斯坦地区。
那么,这一系列的事件为何会发生?根本原因就在于阿拉伯国家的内部分裂。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,中东地区的阿拉伯人总人口已超过4.4亿,他们虽然语言相同,文化相近,历史渊源深厚,却被划分成了22个国家。这些国家的领导人之间互相猜忌,心中各自有着不同的算盘,导致阿拉伯世界缺乏统一,难以形成强大的合力。因此,虽然以色列仅有900多万人,且建国初期人口仅60余万,但它在过去75年中,凭借自身的团结与战斗力,一再击败阿拉伯国家的联合力量。虽然美国的支持也起到了关键作用,但更根本的原因在于,以色列在面对内外挑战时表现出的高度凝聚力与战斗力。
那么,阿拉伯国家为何会如此分裂?根本原因在于,他们失去了一个能够统一他们的核心,而这个核心的摧毁,正是由800多年前的蒙古人所引发的。
阿拉伯人作为一个民族,是通过伊斯兰教的兴起才逐渐崛起的。在公元7世纪之前,阿拉伯民族生活在阿拉伯半岛的沙漠中,过着游牧、与世无争的生活。然而,随着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,阿拉伯人在这一宗教的旗帜下,迅速实现了从部落联盟到国家的转变。新兴的阿拉伯帝国不仅在短短数十年内迅速扩张,征服了整个中东地区,还曾一度占领西班牙和葡萄牙,长达八百多年之久。
在阿拉伯帝国的鼎盛时期,其最高统治者——哈里发,既是国家的至高统治者,又是宗教的领袖。可以说,哈里发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,权力与宗教一体,几乎无可抗衡。这种政教合一的治理模式,甚至令欧洲的教皇羡慕不已,也让中国古代的帝王都望尘莫及。中国的皇帝虽然自称“天子”,但却从未敢说自己是神。而在阿拉伯帝国,哈里发不仅统治人的肉体,还影响着人们的灵魂。
尽管在阿巴斯王朝后期,阿拉伯帝国遭遇了突厥、波斯等外族的入侵,甚至首都巴格达多次陷落,但这些外族统治者,如突厥人和波斯人,尽管掌握了实权,却从未能取代哈里发的地位。哈里发仍然是阿拉伯世界的名义最高统治者,所有外族只能自称为“苏丹”或“埃米尔”。
然而,这一切在蒙古人到来之后发生了彻底的改变。1253年,蒙古帝国的第四代大汗蒙哥发起了第三次西征,目标是征服伊朗和阿拉伯帝国。蒙古大军的强大,犹如摧枯拉朽般席卷一切。1258年,巴格达在蒙古大军的攻击下陷落,阿拉伯帝国的最后一任哈里发选择向蒙古投降。尽管他尽力表现得低声下气,仍然未能得到宽恕——哈里发不仅被处死,其家族也在蒙古大军的刀剑下惨遭屠杀。
这一事件对于阿拉伯人来说是一次无法弥补的损失。哈里发的灭亡意味着阿拉伯世界再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核心。虽然蒙古大军的西征在巴勒斯坦遭遇马木留克的反击,蒙古帝国的伊尔汗国最终皈依了伊斯兰教,但阿拉伯世界的“核心”却已荡然无存。从此以后,阿拉伯人被外族统治,失去了自己的国家和统一的政权。
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,英国为了削弱土耳其帝国,曾许诺帮助阿拉伯人建立独立的国家,但这只是空洞的承诺,实际上,阿拉伯人的国家依然被各方势力瓜分。二战前后,尽管阿拉伯世界出现了伊拉克、约旦、沙特等新兴国家,阿拉伯人曾多次提出统一的号召,但始终未能成功。因为哈里发的灭亡,阿拉伯世界失去了一个被大家认可的领导核心,无法实现真正的统一。
假如在1948年,阿拉伯世界能够有一个统一的国家,或者有一个全体阿拉伯人都认同的领导者站出来,那么巴勒斯坦或许不会陷入今日的困境,也许阿拉伯人不会屡战屡败,巴勒斯坦的领土也不会不断缩水。4.4亿人口的阿拉伯人,如何被仅900万的以色列人“打败”,这其中的复杂性,确实值得深思。
发布于:天津市富华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